日前,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發表評述論文《光伏技術展望》(譯名),刊載于中國工程院創辦的英文學術期刊《Engineering》。李振國認為,未來10年,光伏行業應回歸電池效率提升的主賽道,做好科技創新、降本增效。另外,論文還指出,從長遠來看,綠氫深度參與的“光伏+”系統將是整個社會實現深度脫碳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。
相較于傳統化石能源,
太陽能在全球分布更均衡,且源源不斷。因此,光伏產業發展將有力助推世界能源格局改變。而光伏電解水制氫,將太陽能發電與氫氣制備組合成系統,更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制氫方法之一。在這一模式中,可直接利用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直流電制氫,比常規電站少了逆變和升壓過程。
不過,光伏制氫產業發展仍存在一大制約因素——成本。有關機構測算發現,和化石能源制氫相比,目前制氫成本需將至20元/kg以下,電解水制氫方式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,此時可再生能源電價應維持在0.3元/kWh以下。該機構預計隨著大規模光伏技術不斷進步,到2030年光伏發電成本預計將下降25%至0.1元/kWh。
現如今,在推進“光伏+綠氫”的主力地區,可再生能源電價基本都維持在0.29元/kWh左右,比如新疆。據報道,全球最大綠氫項目——新疆庫車光伏制氫項目最快可在年底前產氫,制氫規?蛇_2萬噸每年,成本大概是大概是每公斤氫氣18元。項目建設方中石化表示,微加速“碳減排”,使用綠氫替代石油煉化過程中所需氫氣,總量可達210萬噸,按照市場價20元/kg計算,其規?蛇_420億元。
可見在“雙碳”目標戰略背景下,綠氫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。與此同時,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處于籌備或建設中的各類“綠氫”項目達30余個,其中有超過20個項目選擇了“光伏+”這一路線。這一批項目落地后,光伏裝機規;竭M一步提高,發電成本也有望進一步下降,也將帶動制氫成本下降。
機會近在眼前,企業自然不會缺席。綜合各方消息來看,已有企業公布全離網光伏制氫研發計劃,可實現燃料電池用氫氣發電并網、光、儲等多模式混合制氫,進一步提升制氫設備利用率、堿性電解槽低功率運行數據收集等。隆基綠能也早在2018年開始啟動氫能產業鏈戰略研究,并于2021年拿下無錫高新區3億元新型氫能裝備項目。
隆基綠能預計,到2022年底,其電解水制氫設備將達到1.5GW的年產量,未來五年產能將達到5-10GW。
簡言之,在國家支持下,光伏正處于發展上升期,通過光伏發電產生的清潔電力來制氫,將進一步拓展清潔能源應用場景,加快各行各業的能源轉型進度。
原標題:李振國:“光伏+”綠氫是深度脫碳的關鍵,成本亟待再降!
來源:環保在線